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建设
    《教育学》——教学大纲
    发布者: 来源:  日期:2018-10-21 11:09:30

     

    《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方向):英语教育

    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我院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 了解教育学基本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观点,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所必备的条件,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及其管理活动。

    2.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发展教育教学技能,明确教育改革理念,了解当前教育发展趋向,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3.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4.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

    3.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 教育的概述(2学时)

    基本内容:

    1.教育的基本概念

    2.教育活动的特点

    3.教育的历史发展

    要求:

    1.识记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2.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

    3.分析古代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2学时)

    基本内容: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3.教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要求:

    1,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3,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6学时)

    基本内容:

    1.影响人的发展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3.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4.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5.教师的职业素质

    6.学生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7.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要求:

    1.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辨证分析每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的原因及其条件

    3.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4.掌握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5.掌握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6.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7.分析如何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2学时)

    基本内容: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要求:

    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

    2.分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了解癸卯学制,壬戌学制,现行学制

     

    第五章 教育目的(4学时)

    基本内容:

    1.教育目的的概述

    2.我国的教育目的

    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

    2.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制约性

    2.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了解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4.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素质教育

     

    第六章 课程(2学时)

    基本内容:

    课程的涵义、演变与编制

    要求:

    1.掌握课程的概念

    2.了解课程的演变和编制

     

    第七章 教学(8学时)

    基本内容:

    1.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与内容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教学原则

    4.教学方法

    5.教学组织形式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要求:

    1.识记教学的概念

    2.了解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3.理解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几对矛盾关系

    4.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分析实际教学案例

    5.了解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异同

    6.了解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掌握教授法及其运用要求

    7.了解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优点

    8.了解课的类型与课的结构

    9.掌握教师教学设计的方法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第八章  德育(2课时)

    基本内容:

    1.德育的概念,功能,任务,内容

    2.德育过程的规律

    3.德育原则

    4.德育途径与方法

    要求:

    1.识记德育的概念

    2.了解德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3.理解分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4.掌握知行统一,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等德育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用所学原则分析实际德育案例

    5.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径

    6.了解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行为训练等主要德育方法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1课时)

    基本内容: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工作原则;班级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以及班集体的创建

    要求:

    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及班集体的创建

     

    第十章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基本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意义,基本要求,内容与形式

    要求: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意义,基本要求,内容与形式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进行教育性思考和分析,从而发展其教育理解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事例阐述教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现实教育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教师角色,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

    结合课程特点,以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对分课堂等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四、成绩考核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课堂的出勤率和作业,作业以小论文的形式为主,一学期三次左右。此项权重30%。

    (二)期末考试:以考卷或者论文形式为主。此项权重70&。

    五、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安排的时间点是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后,在《英语教学论》之前,对于从事英语教育的学生而言,本课程是英语专业课程后的能力提升课,也是学习《英语教学论》之前的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属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

    六、学时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时数

    总时数

    绪论

    绪论

    2

    2

    1

    教育的概述

    2

    2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2

    3

    1.影响人的发展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

    6

    3.教师的作用与地位;4.教师的任务与劳动特点

    2

    5.教师的职业素质;6.学生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7.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2

    4

    学校教育制度

    2

    2

    5

    1.教育目的的概述

    3

    4

    2.我国的教育目的

    1

    6

    课程

    2

    2

    7

     

     

    1.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与内容;

    2

    8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

    3.教学原则;

    4.教学方法

    2

    5.教学组织形式;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

    8

    德育

    2

    2

    9

    班主任工作

    1

    1

    10

    综合实践活动

    1

    1

    合计

     

     

    32

    七、教材与参考教材

    教材: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参考教材: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附:课程简介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内容全面,思路严谨,条理清楚,可读性强,是教育学入门必备读本。

    首先,教材的内容新颖,时代感强。近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变化也相当巨大。因此,教育学教材的更新也应紧跟发展的步伐,从而使学习者通过教材的学习拥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与未来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在论述上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一套教材,如果没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学习者学起来就会思路混淆,难以把握。本教材在论述的过程中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非常注重层次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如编者在论述“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这一部分时,在占据丰富史料的基础上,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对古代、近代、现代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与理论的述评,以及对我国新时期关于教学过程性质相关论争的简述,向读者清楚、深入地介绍了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形成、发展和不断趋向丰富、完善的历程。这种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论述方式,使人读起来思路清晰,明晓通畅,自然而然地被带入了教育科学的宏伟殿堂,从而不仅掌握了系统而厚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激发了浓厚的阅读热情和探索真知的旨趣。  

    再次,在理论与实践的处理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国许多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往往偏重于条条框框的理论描述而缺少对现实的关照。因此,当我们在学习这些教材的时候更多的只是背诵、记忆枯燥乏味的条文定律,难以体验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价值。而这本教材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密切联系实际,避免了从概念到概念,从观点到观点的抽象说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教材在介绍和论述相关教育理论时都尽量从当前的教育实际出发,使用和增加了大量新颖而有说服力的实例进行阐述和说明。这不但增强了教材本身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最后,教材的语言凝练,通俗易懂。当前有些教材,受西方话语的负面影响,以别人看不懂为新为荣,追求语言的晦涩艰深和高深莫测,使人读起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这本教材恰恰相反,在语言表述上不故弄玄虚,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辞藻,通俗朴实,简洁凝练。因此,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比较轻松、自如地把握住书中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另外,在评介或论述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时,编者也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除此之外,教材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处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编写理念。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与方便携带,新版教材的编排以美观大方、经济实用为主。在版面设置上,内容紧凑,结构合理,充分地利用页面空间,而不像有些教材形式花哨而内容空洞。同时,编者在编写的过程中还将重要观点、关键词语和核心内容都用黑色字体特别标出。这种独特、醒目的内容呈现方式非常有利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主要内容,把握学习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育领域,王道俊领衔编著的《教育学》深受广大学子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使他们喜爱并受益。

    执笔人:张丙香

    上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在线课程立项结果的通

    下一篇:《英语泛读Ⅳ》——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