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建设
    《语言学》——教学大纲
    发布者: 来源:  日期:2018-08-11 10:20:55

    语言学

     

    课程代码:13200031

    适用专业(方向):英语专业

    总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是我校英语专业限选必须课之一。语言学是一门语言理论课,是对语言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传授有关语言的本质和共性知识的课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语言。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有关语音、音系、词汇、句法、语义、语用、文体、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派等基本理论和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导论(4学时)

    关于语言:语言的定义、起源、特征、功能。

    关于语言学: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宏观语言学。

    要求:熟练掌握语言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描写与规定、共时与历时、语言和言语、能力与表现。

    第二章  语音(4学时)

    语音学:语音的发生与感知,发音器官,国际音标,辅音,元音,语音的描写,协同发音。

    音系学:音位理论和音位变体、音系规则,区别特征,音节,重音,语调,声调。

    要求:理解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第三章  词汇(4学时)

    词汇概说:词的含义,词的识别,词的分类。

    形态学:词的构成,语素,屈折,派生,义素、音素和语素的关系。词的变化。

    要求:掌握英语新词的构成方法。

    第四章  句法(4学时)

    句法关系:位置关系,替换关系,同现关系。

    语法结构:语法结构,直接成分,内向结构、外向结构,并列关系,从属关系。

    句法功能:主语,谓语,宾语,词类和功能的关系。

    语法范畴:数、性、格,一致关系。

    语句构成:短语,小句,语句。递归性:连接,嵌入。

    句法之外:句子的连接,衔接手段。

    要求:掌握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的概念。

    第五章  语义学(4学时)

    词汇语义学:“意义”的意义,指称论,涵义关系,成分分析。

    句子语义学:组合理论,逻辑语义学。

    要求:掌握意义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第六章  语言与认知(4学时)

    什么是认知?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理解,语言的产生。认知语言学:识解,范畴化,图式理论,隐喻,转喻,整合理论。

    要求:掌握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第七章  语言、文化、社会(4学时)

    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双语现象和多语现象,语言民俗学,标准语和方言,礼貌原则,语码选择,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文化语言学: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人类语言学,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跨文化交际。

    要求:掌握社会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第八章  语用学(4学时)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工。

    言语行为理论:施为句,叙事句,言语行为。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违反,会话含义。

    后格赖斯理论:关联理论,霍恩的两原则理论,莱文森的三原则理论。

    要求:掌握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第九章  语言与文学(4学时)

    文学语言:凸显,语法形式,比喻,文学语言的分析。

    诗歌语言:诗歌音律,音步,诗歌的传统形式,诗歌音律的功能,诗歌语言的分析。

    小说语言:虚构文学,视角,言语和思想的表达,风格,小说语言分析。

    戏剧语言:戏剧分析,戏剧语言分析,戏剧文本分析。

    文学语言分析的认知方法。

    要求:理解文学语言的特征和功能。

    第十章  语言和计算机(4学时)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机助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技术问题。

    机器翻译:发展简史,研究方法,机器翻译的质量,机器翻译和因特网,口语的翻译,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

    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共现,编码和标注,预料的应用。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邮件,新闻,幻灯片,博客,聊天室,网络语言。

    要求:理解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的历史和现状。

    第十一章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4学时)

    语言学与语言学习:语法与语言学习,输入和语言学习,中介语和语言学习。

    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普遍语法与语言教学。

    语言学与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大纲与课程计划,理论背景,教学大纲类型,教学大纲的组成要素,发展趋势。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对比分析,错误分析。

    语料库和语言教学:语料库的类型,语料库的用途。

    要求:掌握语言学习和教学的主要理论。

    第十二章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4学时

    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语言学。

    布拉格学派:音位学和音位对立,句子功能论。

    伦敦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弗斯的理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其人,天赋假说,古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展的标准理论,原则与参数理论,最简方案。

    要求:掌握主要语言学流派和主要理论观点。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语言理论课,是对语言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多年以来,英语专业的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由于大量学习互不相干的课文内容,导致理性思维越来越弱,思辨能力差。就业多承担一些打杂的工作,已经成为制约英语专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全民英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普遍提高,英语专业已逐渐成为一个“没有专业的专业”。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已成为近期外语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课程教学的加强,正是体现了这样一个趋势。由于上述现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语言学课程的时候,会感到学科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甚至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正常的,也是需要克服的。

    本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教师讲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着重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做到深入浅出。要注意理论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传授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分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两类);

    研讨法(对专题开展研究)。

    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

    课堂讲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吸引力。

    板书:将每章节的重点难点书写在黑板上,加深学生印象。

    活页资料:适当补充课堂内容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

    网络邮箱: 畅通师生交流渠道。

    四、成绩考核方法

    本课程作业的形式为小测试,次数为4次/学期;

    考试的形式为闭卷;

    学期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席、作业、课程参与回答问题等)30% + 期末考试成绩70%

    五、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英语基础类技能型课程。基础英语课程为学生用英语学习语言学打下语言基础,没有好的语言基础,学生就无法读懂英语编写的语言学教材和听懂英语授课。本课程的同步课是英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进行专门的研究,将结合本课程词汇和语义的基本内容针对英语词汇进行扩展。

    六、学时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时数

    Chapter 1

    语言学导论

    4

    Chapter 2

    语音学与音位学

    4

    Chapter 3

    形态学

    4

    Chapter 4

    句法学

    4

    Chapter 5

    语义学

    4

    Chapter 6

    语言与认知

    4

    Chapter 7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

    4

    Chapter 8

    语用学

    4

    Chapter 9

    语言与文学

    4

    Chapter 10

    语言和计算机

    4

    Chapter 11

    语言与外语教学

    4

    Chapter 12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4

    合计

     

    48

    七、教材与参考教材

    教材: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及练习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教材:

    1.戴炜栋:《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4.李宇明等:《理论语言学教程》,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6.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7.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附:课程简介

    语言学是教育部颁发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高年级必修课程。我校的“语言学”为英语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必修课程,授课48学时。对于语言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语言本身的研究,经历了语文学、对比语言学、描写语言学、解释语言学、语篇和会话研究、认知语言学等几个大的阶段,这些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也应用于其他方面 (如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造福于人类。

    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进行的科学研究。语言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的知识体系(即语言能力),发现人类获得语言能力和使用语言的方式。语言的核心内容是语音、语法和语义,构成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语言学进一步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社会属性。上世纪中叶以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交叉学科,传统的文体学也被扩展到一般语体和语域等概念。所有这些,都对外语教学、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言语治疗等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讲授现当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并介绍语言学的一些前沿信息,以使英语专业学生在拓宽理论知识、增强思辨能力、树立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

     

     

     

     

    执笔人范延妮

     

    上一篇:《英语语音》——教学大纲

    下一篇:《中药英语》——教学大纲